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 社区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通用8篇)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 社区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16:17:20 作者:笔砚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 社区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通用8篇)

教师总结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高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教师总结有所帮助。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一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中国残联发言人透露,中国建立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受益人群到年底有望达到20xx多万人次。

这位发言人说,当前中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已经展开,413万贫困残疾人已纳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之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是“十二五”时期的三倍。

发言人还透露,围绕今年国际残疾人日,中国残联组织了多场主题活动。12月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全国政协书画室将联合举办“放飞梦想,共奔小康”首届全国残疾人书画展,将展示100多件残疾人书画家精品力作。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将于12月3日和12月5日献上专场公益晚会——《我的梦》。此外,中国残联在国际残疾人日当天还将举办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并启动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暨延庆区冰雪欢乐节。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二

根据《郴州市总工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全省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进一协助党政缓解外出务工人员集中求职的压力和汝城部分企业的“用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积极开辟帮扶再就业渠道,不断加大再就业援助工作力度,维护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益,汝城县总工会于4月11日至5月9日,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全县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组织专场招聘会2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人数282人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41人次,成功介绍就业89人次,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0人次,其中享受培训补贴人数100人,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成功26人,组织参加创业培训6人。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简要总结: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再就业,帮助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汝城县总工会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成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汝城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新珍任组长,县总工会副主席黄雄智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全市援助月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汝城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为成员,具体执行相关工作。

二是召集汝城县总劳动局、工会相关部室、各联合工会主席,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活动方案。

三是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汝城县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对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围绕活动的工作内容,明确活动要求,并确定活动的具体业务分工和相关责任人。

为了扩大影响,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活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对这次援助月活动有较明确的了解,使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能充分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县采取电视、网络等媒介跟踪报道和张贴派发宣传单张和资料、悬挂宣传横幅、板报等多种形式,对援助月的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从多空间,较好地营造出各方面关心、支持就业援助月活动的氛围。各乡镇通过在主要街道设立宣传站、社区设立展板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政策法规,努力转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观。

活动月期间,本着“援助工作求真务实、援助对象满意实惠”的理念,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进家入户搞调查,做到基本情况明了。活动期间,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通过进家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未就业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的底数和一些基本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账等基础材料,为失业人员管理“三清”(即:对下岗职工的技能水平清、就业动态清、生活状况清)奠定基础。把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起基础台帐和数据库。

二是"四送"活动讲实效,确保服务满意周到。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和送补贴活动。深入实地送政策,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对援助对象专门讲解就业优惠政策、享受政策的条件、办理程序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等,并认真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分类帮扶送岗位,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通过公告栏、新闻媒体、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失业人员实现就业。通过下社区的`方式,组织召开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即时的就业岗位援助,为社会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推荐和岗位适配服务,为就业困难的残疾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安置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失业人员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真情实意送服务,通过改进服务方式、增添服务内容、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不断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开展了"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并积极落实特别就业培训计划,针对就业群体,提供短期就业培训,增强了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就业技能。落实政策送补贴,加大就业困人员政策落实力度,结合为困难群众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对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政策落实情况和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养老保险补贴、医疗保险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就业困难人员已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被企业吸纳,特别是已灵活就业,但尚未享受补贴政策,了解具体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宣传政策内容,告知申请办法,帮助申请、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不择不扣地把党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跟踪帮扶明责任,形成援助长效机制。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四送”活动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重点援助对象跟踪帮扶责任制度,调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系统力量,重点依托社区基层工作平台,开展服务进社区、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援助行动,将每一位援助对象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同时,加强与妇联、残联、工商、团委以及工商联等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配合,寻求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切实落实再就业援助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了零就业家庭档案,全面掌握了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家庭情况清、失业原因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择业要求清”,这次“就业援助月”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日前,冀州区成功举行了20xx年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此次活动由冀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冀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活动采取网络“直播带岗”的形式,在冀州宣传视频号、掌上冀州app、冀州融媒抖音号、冀州融媒快手号多平台同步直播,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借助网络直播形式,将“带岗位、带政策、带指导”融为一体,为广大求职者送上了一场丰盛的就业“大餐”。

本次活动以“援助暖民心就业解民忧”为主题,以失业人员、脱贫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等为服务对象,集中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直达共享”平台。

据了解,本次“直播带岗”招聘会共有10家大型企业走进直播间,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直播期间在线量达到22.9万人次。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四

近日,20xx年廊坊市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在广阳区运通家园社区中心启动。活动以“援助暖民心就业解民忧”为主题,于8月至10月集中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

本次活动由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残联联合举办,集中为我市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重点援助失业1年以上、大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身有残疾的登记失业人员,脱贫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身有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卓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开展大数据比对,摸清援助对象底数,核实基础信息,将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援助对象范围,建立工作台账,开展精准帮扶。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重点收集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和适合困难毕业生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动态跟踪、精准掌握援助对象就业状态、就业意愿、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分类援助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据了解,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政策措施》,力促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类招聘会68场,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次,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600余个。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就业补助资金5315万元,惠及7967人次,发放援企稳岗资金约1.38亿元,惠及1.5万家企业、28.6万名职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38万元,扶持140人自主创业,带动(吸纳)580人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完成7.36万人,帮助1697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1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52人。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残联19日召开就业援助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全国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目标是“宣传到位、走访到位、帮扶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信长星指出,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守牢民生底线基本要求的`重要内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就业援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活动期间要集中开展服务,并在总结就业援助月活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建立常规化、长效化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实现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帮扶、精准帮扶。

信长星要求,搞好就业援助月活动,一是要落实和完善帮扶政策,地方要在细化政策、整合政策、发挥政策综合效应以及宣传政策上下功夫;二是要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就业意愿,针对其具体困难,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措施。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有效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援助月活动。

他强调,基层就业服务机构要适应新情况,有效运用互联网+等新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就业困难人员服务。

程凯要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就业援助月活动,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要在真情扶助上下功夫,走到未就业残疾人身边,想方设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形成残疾人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活动期间,全国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将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开展上门走访,摸清人员底数和实际情况;进行实名登记,掌握就业需求;根据不同对象分别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在此基础上,开展跟踪问效,搞好后续援助服务。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10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建立了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定期援助与不定期援助相结合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170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特别是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力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已经成为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个品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六

根据省人社厅、省残联《关于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xx人社明电[20xx]xx号)精神,我局联合县残联于20xx年xx月期间认真开展了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活动期间,共电话联系或实地走访慰问服务对象52人,征集县内就业岗位1062个(不含县外就业岗位),编印发放《xx县县内就业岗位信息折页》2000份、《xx县县内就业岗位信息手册》1200本、《xx中关村产业园就业岗位信息折页》2000份;印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4000份;举办线上招聘会3场、线下招聘会5场,进村(社区)入户送岗上门1200户;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2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公益性岗位就业3人;为县内企业联系意向员工200余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方案。结合xx实际,制定《xx县20xx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方案》(xx人社[xx]xx号),明确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服务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工作要求,确保活动有章可循。二是成立组织。以人社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股室(中心)负责人为副组长、具体业务经办人员为成员,成立“xx县20xx年就业援助月领导小组”,并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二)建立帮扶清单。认真筛查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系统、就业脱贫信息系统,并对照其他服务对象实名制数据库和帮扶台账,通过数据比对、联系核实等方式,将其中尚未就业,以及灵活就业但收入较低、就业不稳定的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主动电话联系,详细了解掌握其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建立帮扶清单。活动期间,共电话联系服务对象52人,其中残疾人17人,做到基本情况清、就业需求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向清,为精准帮扶提供支撑。

(三)广泛收集岗位。以县内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收集筛选一批有保障、年龄技能学历门槛限制要求低、符合困难群众需求特点的岗位,建立岗位信息库,为实施就业援助做好准备。共筛选15家企业或用人单位就业岗位1062个,其中很多岗位对学历、劳动技能不做要求,对年龄限制放宽到法定退休年龄内。

(四)实施精准服务。针对困难群众特点,围绕困难群众不同需求,精准施策。对就业意愿不足的,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帮助提振信心,合理规划求职方向。对技能不足的,提供培训项目。对有就业意愿的,对照帮扶清单和岗位信息库,提供适合的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用人单位,落实就业援助各项补贴政策,鼓励困难群众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困难群众就业。

(五)招聘送岗慰问。一是组织招聘。应对疫情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9场招聘活动,其中3场为线上招聘会、4场为线下乡村集市招聘会、2场为县内企业招聘对接会。二是送岗上门。组织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持续进村(社区)入户,把就业岗位信息折页、手册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直接送到劳动者手中,提供选岗择业机会。活动期间,实地入户1200余户。三是开展慰问。在送岗上门的同时,与服务对象聊天沟通,了解情况,提供政策解释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1、就业困难群体大部份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底无技术特长,这些因素导至找一份比较稳定及收入可观的工作比较困难。

2、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需求量还是比较少,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残疾人。

1、持续常态化开展就业和人才“2+n”招聘会,为各类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对接平台。

2、继续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为各类困难群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兜底保障。

3、全面落实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应享尽享。

4、加大对困难群体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困难群体掌握一技之长,促进稳定就业。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七

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得到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在市残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密切配合下,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户数19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人数16人,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一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31人,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7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3人,帮助5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1、加强领导。残疾人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生活、生存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也是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文明的重要平台,是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有效形式,更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区残联组成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人员,为救援月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加大宣传。通过网络发帖、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3、加强工作协调。区残联积极与市残联、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共识,工作协调一致。

4、注重服务。为了让部分残疾人实现就业,区残联还采取了定点联系用人单位的办法,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服务到人头,服务到家,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残联组织送去的`温暖。

1、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需求量还不够广泛。

2、残疾人有自我认识不到位,自认为能力强,因此,需求就业岗位要好,待遇报酬要高。

3、少数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害怕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1、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列的宣传,让全社会都关心帮助扶持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做到结合我区用工用人的实际状况,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力求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3、加大对残疾人的自身教育,帮助残疾人要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勇做生活的强者。

社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总结汇报篇八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9月25日上午,市人社局联同市民政局、市残联及雄州街道办事处,在新城西社区开展了就业援助“暖心活动”。

活动上,市人社局就职业指导、就业创业政策等进行了详解解读,并对群众提出的政策疑点进行了详细解答,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促进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积极就业。我市可提供零工岗位的企业也参与了此次活动,政企合力为群众搭建零工市场小型用工对接平台,提供了50多个零工岗位,现场成功对接30人次。

此次就业援助活动有效帮助了就业困难人员提高求职技巧、应聘能力,为促进就业创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