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精选8篇)

2023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精选8篇)

时间:2023-10-15 19:39:23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精选8篇)

典礼是一种具有仪式感和庄重性质的社会活动,通常用来庆祝重要的事件或纪念特殊的时刻。典礼的仪式和礼仪要符合场合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典礼场景,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感人肺腑的瞬间。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一

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林框前。此时,嘈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屏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气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萨拉米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担任首席执政官后,他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

当时,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400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的重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

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二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三

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一本叫作《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米波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园。有些房屋被诉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

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四

“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的王。……世界四方的王……”这样昭示天下的居鲁士就是波斯帝国的开国君主居鲁士。他从公元前553年开始,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摧毁了小亚细亚强国米底亚,灭亡了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到第三代——大流士时,波斯帝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战舰入侵和他们隔海相望的希腊,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天有不测风云,波斯的海军在海上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20000多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陆军失去海军的呼应,好象一支独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斯的统帅也身负重伤。这次侵略希腊的军事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了。

波斯国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战而降服希腊。他派出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让他们臣服归顺波斯。希腊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惧怕波斯帝国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岂能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雅典人把波斯使者从悬崖抛入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丢进井里,让他们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也没受到这样的羞辱,他恼羞成怒,他决定派最有经验的大将军第二次出征希腊。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密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以惊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他们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力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将军在出征期间应轮流掌握兵权,每人一天。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时须事先经过10将军商量,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做出决议。在雅典军事执政官卡利乌斯的主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10位将军围绕着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位叫米太亚得的将军主张主动出击。表决时,5票对5票。执政官卡利乌斯支持了米太亚得将军。为了发挥米太亚得的指挥才能,其它将军都自愿放弃自己轮流当总司令的权利,让米太亚得一人全权指挥这场战争。

当时雅典军队有一万人,加上一千援军,总共不过一万一千人。而波斯军队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米太亚得决定不与敌人硬拚,而是把战线稍稍拉长,把精锐步兵安排在两侧,正面战线上的兵力比较薄弱。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战前夕,米太亚得对希腊将士做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他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激战开始了,希腊士兵在下面发起进攻,波斯军队不知是计,立即反攻。希腊军队边战边退,波斯军队步步进逼。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埋伏在两侧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从两侧夹击波斯军。波斯军队由于追击希腊人,战线拉得过长,这时陷入希腊军队的包围,首尾不能相顾,连忙慌忙逃向海边,想上船逃跑。希腊军队尾追至海边,和波斯军展开夺取军舰的战斗。一位叫基纳尔的希腊战士,他奋不顾身地用手抓住战船,被敌人砍掉了一只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只手抓住战船,终于和战友们一起夺取了一艘战船。这场战役中,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雅典人牺牲了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当天晚上,斯巴达派来的2000名前锋战士赶到时,只见月光下尸首遍野的战场。

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可是,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拚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裁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

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距离是马拉松至雅典的距离,根据当年斐里庇得斯经过的路线确定为全程40公里又200米。1920年,经过仔细测定又把距离改为40公里又195米。斐里庇得斯的名字和马拉松战役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一代又一代地留存在人间。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五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那么,雅典城的居民都上哪里去了呢?

原来,当时在希腊,一直流传着太阳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根据这个预言,有人主张把居民撤到山上去。可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对古老的预言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太阳神所说的木墙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议。

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的时候,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大有气吞山河,踏平希腊之势。

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大家对光凭这一点兵力,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在这关键的时刻,提米斯托克利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在会上,提米斯托克利慷慨陈词,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才能取得胜利。他说,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此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能充分限制其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这个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尽管提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

眼看战机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突然,他脑际灵光一闪,想出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波斯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薛西斯意在必得,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站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就在希腊人为是战还是逃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反对过提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从门外闯进来大叫:“停止辩论,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完全把我们包围了。”众人见事已至此,才决心听从提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战。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

也许老天爷也有意邦希腊人的忙。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随风飘碎,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线。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敌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授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禾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波斯王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着这场海战的经过,无奈地看到波斯战舰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八个小时的激战,波斯舰队2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薛西斯万万没想到自己失败的如此之惨,不由得呼天抢地,痛悔莫及。

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赫勒斯邦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截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峡。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萨拉米海湾之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那支陆军,大约同时又在小亚米卡尔海角消灭了波斯在那里的残存海军。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结束了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六

世界的文化多种多样,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中,历经了许多许多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的事件。这其中有惨烈的战争,有充满着革命斗志的农民起义战斗,当然,还有那些出卖国家的人……有这么一本书,它记载着世界那已知的五千年历史,这本书就是《世界上下五千年》。

翻开《世界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跟随着由这本书变成的时光机,我来到了古埃及。这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地球上人类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慢慢地,眼前的画面开始加快,我的眼前闪过一幅幅画面,那是一个个激烈的战斗场面,一个个面带或仇恨、或紧张、或悲哀、或兴奋的面容……很快,画面又慢了下来,这是裴迪南大公被刺杀的地点,我仿佛看见了裴迪南大公那趾高气扬的神态,和人民心中那滚滚的烈火。看哪,一个个英雄都因为刺杀未成功而悲恸自杀,我又仿佛看到一个个英雄因刺杀成功而露出的开心的笑容。以及有这些事件引发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都在这本书上展现,让人好像回到了那个朝代,置身于其中。这本书很好的表达了世界五千年历史的源远流长。

《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震撼了我,让我更加理解了当今世界和平的重要,以及和平世界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平,呼吁和平!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七

这几天,我读了《世界上下五千年》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篇。

这一篇主要讲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败后,又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主义突然爆发。德、意、日变成了法西斯同盟国,向中国、苏联、英国、法国、波兰进攻,战争中期美国便加入世界大战中,向德、意、日宣战。最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建议发明原子弹来让法西斯国家尽快投降,最后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让法西斯国家望而生畏,便主动投降了。这次战争有几十个国家参战,死了几亿人,多数人无家可归。

看到这,我想那时候的人为什么都要用战争来获得威望和权力,却不能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如果当时希特勒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话,说不定他可以成为大名鼎鼎的德国总统,而不是一位臭名远洋的纳粹首领。我们的国家也受到过战争的危害,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时,一个星期就杀死了我们三十万同胞,他们甚至连刚出生的小孩和八十岁的老人都不放过。当时的南京到处血流成河,这样的场面多么悲惨。像这样的杀戮同样在德国也上演,纳粹迫害犹太人,把老人、女人都杀死,把小孩送去做活体实验,把壮年男子送去干活,有时还要打,打的时候要边打边数,数错了从零开始打,真是惨不忍睹。我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画,画上画了一些人和月亮站在一起,而地球上站的却是一群坏蛋。看,当时的人多可望和平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篇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怕,让我们为建设一个和平的家园而共同努力吧!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八

翻阅历史的长卷,在字里行间之中,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韵得以一一呈现,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屈辱与没落铸就了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在历史长河的记忆里,二十余个朝代的更替变换为世界历史的画卷,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绚烂的历史文化典藏,在掩卷沉思之余,深深的感悟到历史的车轮碾压所留下的车辙是一种民族精神与魂魄的聚。

四年级读后感:读《上下五千年》有感700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也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与挫折。

书中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有岳飞精忠报国,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还有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祖先们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计其数的物质文化资源。

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虎门销烟的名族英雄林则徐。当时的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吸食鸦片已经使整个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面对这种混乱险恶的局面,道光黄帝派林则徐到广州销毁鸦片。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了广州立刻下令收缴鸦片。一共用了34天,收缴烟土近2万箱,总重量约237万余斤。用了整整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时也扞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祖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他们为了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我们的国家,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再创辉煌!

关于小学读后感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