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大全5篇)

2023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大全5篇)

时间:2023-10-06 01:43:49 作者:QJ墨客2023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大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篇一

这篇短文一共五段。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一泻万里,我们民族的前进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让人信服。在推理过程中,层层设喻,饱含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概括起来说,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关于比喻的运用。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读者看到,作者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品味。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

参考答案: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试分组或在全班讨论。

设题意图,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建议

一、本文适于朗读。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二、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应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

三、最好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没有条件的,由教师介绍,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李正西)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有李大钊这样的“至情之人”,才作得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至情之文”。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浑厚古朴,刚健扎实,正是他“诚实、谦和”,“有些儒雅”,“有些朴质,有些凡俗”(鲁迅《〈守常全集〉题记》)的精神气质的表现。他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正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不懈努力的洪迈精神的反映。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

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遁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文章开篇就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气势磅礴、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了反复说明“拿出雄健的精神”,冲破险阻这个论点,文章引譬连类,用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极富说服力。用旅途生活经验来说明冲破崎岖险路会产生“奇趣横生”的享受,生动贴切而又极富感染力。这就给文章造成了一种壮志凌云的气势。

文章顺势而下,说明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这是何等阔大的胸襟怀抱。作者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是的,目光短浅,趣味低级,畏惧斗争的人们,在“奇绝壮绝”的崎岖险阻面前,只会垂头丧气,移不动脚步。惟有像有雄健的精神的李大钊这样的革命者,才会有这样鞭时代罡风的英雄气概,才会有这样惊风雨、泣鬼神的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也才有可能体会出其中“壮美的趣味”。这一句,字字千钧,既是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深情的颂赞和鼓励,也是对畏难者、怯弱者、歧路徘徊者的儆戒和鞭策。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名作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篇二

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爱国主义篇章,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就的民族精神颂。文章读下来,极具感染力,可读可诵可探讨。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能互动交流,平等对话,那么,这样的一篇气魄雄健豪壮的民族精神的颂歌,在学生的心里一定能激发出满腔豪情和爱国热情来,在课堂上呈现一片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教学环节,架构师生之间的对话平台,以期实现我的活力语文课堂的构想。

生1: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的感情。

生2:我的内心是激动的,豪迈的。

生3:我想起了我们民族屈辱的历史,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历史。

生4:我就想着自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争光。(师生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20年代,即在我国处在艰难中的时候,写下的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国歌》一样激励着中国人民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请同学们读课题,根据课文的主题,指导学生应该重读雄健的国民,凸现文本的豪迈气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师范读,再让学生们放声自由朗读,谈:你读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1:我感受到文章透出一种强烈的雄健的精神。

师:感受深刻准确,雄健的精神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精神,知道吗?

(生1作沉思状),

师:还没想好,是吧?

(生1向我微笑点头)

师:等下考虑好了再来说,好吗?(点头坐下)

生2:我从文中感受到,愈是艰难困苦,我们愈要坚强勇敢,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师:这也就是雄健的精神的涵义。

生3:我读到一个民族同一个人是一样的,民族的进程不可能是平坦的,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师:从民族的进程联想到人生道路,都需要雄健的精神支撑。

生4:我发现本文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说理,使文章生动起来。

师:真是慧眼识珠,从本文比喻的妙用来谈自己读后的第一感受,与众不同。

生4(急忙的):而且作者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族标志性的事物,如长江、黄河、扬子江等来比喻民族精神,十分恰当。

师:评析得很到位。

生1:有。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终于解了出来,那一刻感到很快乐,很自豪。

师:这是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功,为自己骄傲,给自己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生2:去挑战某一种活动,也会带来快乐和美好的趣味。

师:比如说呢?

生2:比如说我学习篮球投篮,一次一次地投,都投不中,坚持到第十二次,投出的那个球才投中了篮。这是我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而品尝到的美好的趣味。

师:在失败面前,坚持,不气馁,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生3:有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发现对手们实力很强,因此赛前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竞争不过别人,会名落孙山。幸好自己还能顶住内外压力,把比赛进行到底,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我的感受是:面临困难和挑战,如果能战胜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应该就是文中所指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

师:是的,这种美趣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能催生出强大的自信心和人内在蕴藏着的力量,能带给我们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去体验这种趣味,去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它能让勇敢者更勇敢,让懦弱者变坚强。让我们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战斗着,快乐着!

学生大多数的看法是赞成,觉得用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其乐无穷,对国对人也有很多的益处。有少数学生持不同的看法,也说出自己的理由。

面对爱国主题的文章,心里总是没底、发怵:因为爱国这一主题实在太大,太空泛,一则很容易上成政治课或说教课,枯燥乏味,别说学生不愿意听,连执教老师也可能是在课堂上勉强支撑着,苦熬着,心里与学生们一样,巴不得下课的铃声早点响起。

针对这一点,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则学生不大愿意谈爱国,有时是觉得没话可说,谈来谈去就那么几句话;有时是认为在同学们面前谈爱国,怕别人会笑话,说他(她)假等等。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较难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我在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1、在导入环节,请同学们听《国歌》,谈感受。学生会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等主题展开,先在上课初营造一份与祖国紧密联系的情感氛围。

2、听读、初读课文后,谈谈你对课文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4、文章结尾处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大的答题自由度,并联系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给师生之间的对话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扩展,谈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畅所欲言,无所拘束,这为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这节课上,老师教得投入、彰显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也在爱国篇章的激情感染下迸发出来,师生和文本不留痕迹地交融、互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篇三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作者邮箱: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篇四

教学设计:

本文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且鲜明生动;行文沉稳,笔势健举,通篇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激情;遣词造句,朴实庄重,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够增进学生对作品思想感情的领悟。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  2、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二、整体感知课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作者的简介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1、 教师范读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大家推荐读,把五个自然段范读一遍

3、 你能概述每段课文的内容吗?

三、研读课文:

1、 雄健的国民具有雄健的精神,“雄健的精神”指什麽?结合课文内容阐释一下。

3、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拓展延伸:

推荐板书:

人类历史道路

民族生命过程

艰难国运                

雄健精神               以理服人

中华民族史路                 雄健国民  

壮美趣味

中华民族精神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与感悟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b.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c.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d.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f.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g.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

比喻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一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一一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一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一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

(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a.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b.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c.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

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 

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四、信息反馈: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高中新学期讲话内容摘要(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高中新学期讲
  • 10-06 最新幼儿园下半年个人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幼儿园下半
  • 10-06 2023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笔记(模板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 10-06 报纸游戏大班教案及反思(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
  • 10-06 2023年大班好玩的报纸游戏玩法 报纸游戏大班教案(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 10-06 2023年小学生自我评价四年级(通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6 2023年离婚协议书(模板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10-06 最新初中地理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模板9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
  • 10-06 2023年宿舍的检讨书 宿舍违规检讨书(大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10-06 最新说课简报结束语 说课稿心得体会(实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