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3-10-02 00:44:13 作者:字海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起立,问好

向听课的老师问好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桌,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帮助对方纠正字音。

三、理清头绪,接受任务。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我们先来看前两个自然段,老师要把理解任务交给你们,你愿意接受哪个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两大组,集中座位,便于讨论)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阿姨轻轻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带着感动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1)这件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中的谁值得称赞?她做了什么?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母亲平静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作者还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带着感动和幸福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四、自读自悟,完成任务

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完成对段落的理解

两组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分别表述对段落的理解

五、理解识记第三自然段

刚才同学们说有三个自然段,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是什么内容: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由此看来上面的两件事中谁做到了将心比心?(阿姨和“我”的母亲)

“将心比心”中的第一个“心”是谁的心?第二个“心”是谁的心?

“将心比心”是用_____的心去比______的心。(也就是多替别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等)

六、升华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亲人、朋友、邻居、老师或者是陌生人,对他们你做到将心比心了吗?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去对待他们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学生的发言就是他们的收获,写下来挂到“开心树”上。同学们,看到这棵美丽的“开心树”老师的心里暖暖的。结束课堂教学。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篇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当下,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已得到认可。本课是略读课文也旨在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为了体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将读、写结合,使每一个学生都潜心会文,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情感也得以升华。

(二)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2.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个重组的班级,他们学习勤奋,待人真诚,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但大多数比较内向,在课堂上表现不是很用心,学生们课外的阅读量少,学生的表达潜力不是很强,如何从文本联系到生活,表达自己的正确见解,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潜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透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透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音乐感染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电教法,讲授法,自学法,阅读法,情境教学法,引读法。

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到达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这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齐来读课题《将心比心《。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平时是怎样学习略读课文的(生回答学习方法)

师:请同学们读导读提示,找出读书要求.(生回答)

师:根据读书要求老师为你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播放朗读视频,让学生跟读

生跟读后,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全文写了哪两件事

师讲解多音字”扎”,学生回答文中讲的两件事情.

师出示:

1、一位阿姨帮忙“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2、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用横线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向:如果不一向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忙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样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忙,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应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忙。)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向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状况,你会怎样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样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设计意图:透过引读,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宽容,母亲善待他人,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母亲这样做的时候,她想到了谁(自己的女儿),那么母亲是怎样说的那(出示句子)

3、“这是我的女儿,………”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着别的孩子.母亲能够将心比心,期望她的女儿也能遇到理解宽容别人的人.)

(2)你就是母亲,你想怎样对护士说呢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一齐对护士说:

(3)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去医院,遇到文中那样的状况,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说)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文中的阿姨这样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期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女生齐读)

2、文中的母亲这样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应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期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男生齐读)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全班齐读)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满怀激情地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4.请你说一说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忙、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练笔,模仿文中的语言描述,写一段话(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将心比心”】

4.送给同学们台湾作家罗兰的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将心比心”】

5.带着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再次走入文本,齐读课文.

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相关课件。

一课时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一看预习提示,看预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那些读书要求?(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画下来)

师: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物我一体,将心比心”显然,“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此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本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了预习卡的作用。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的设计是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研读、交流。课前,为了便于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预习,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卡:

一读: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家长请教。

三读: 品读课文,要求记录自己读文后的感悟。

目的是让学生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独立阅读课文。说真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可是真的到讲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容量太大,学生读书时间多了,教学中所预设的一些内容就进行不完了。这次教学中,我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我给学生设计这个预习卡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让学生熟悉文本,课堂上节省一些时间。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读书,所以,在学生作批注谈体会的时候,学生的发言还不是那么深刻,也不精彩。这是这节课我所遗憾的!因为我的这帮孩子不是不会,而是我给他们阅读文本的时间太少!不过,这节课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堂上当我看到学生在品读谈感悟时不太会,我就改变了我课前的预设教案思路,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学生怎么抓住关键词去想去谈,效果还不错,说真的,那时我看到了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另外,让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学生的预习汇报非常好,特别是学生的感言很是精彩!课后,我反思自己,同时我也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再次思考,觉得略读课要上的精彩需要注意这几点:

1、略读课教学应关注阅读提示,让提示成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2、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做有效引导。

3、简简单单上略读课,能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收集文本中关键信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没有必要!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导语:文中的阿姨与母亲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举动的,想想看,谁来说说。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学生举例。

4、出示课件“心”图。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