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大全10篇)

2023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6 12:05:15 作者:字海2023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一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二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习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习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三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四

这个暑假,我很高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老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起课外书籍的却不多,因为整天面对的是电脑,心平气和的阅读纸质书籍真是少之又少。感谢宝贵的暑假,让我放下浮躁和功利,拜读了一直很想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当读到前言中的《当我们手中有块玉时》,我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再细读下去,作者的育儿智慧令身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深感惭愧,书中的许多教育观念,真让我受益匪浅!年轻的父母也和农夫一样得到了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而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一、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从这一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的一句话:“父母的爱都深如大海,但是质量有差别”,从“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小孩”、“给小板凳揉揉疼”、“像牛顿一样”我体会到了这个爱的差别与方式。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也是激发了孩子的勇气,而绝不通过哄骗或是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是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和失落。所以捉弄孩子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孩子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它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我也和作者有相同的感触,可能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添添喜欢文字远甚于图片,在他眼里文字是有内容的,是有趣而生动的。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总不失时机的指给他看一些文字,比如路牌、广告牌、车牌、提示牌、店铺牌等等。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但愿孩子从完全专注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成为爱阅读的孩子,因为书籍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另外我深有收获的是“开小卖部”游戏,其实就是孩子不停做“应用题”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数学教育不要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干巴巴的计算来为难孩子。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三、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告诉儿子他“是妈妈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哪怕孩子的毛病就来自他自己,也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答案是肯定的,批判意识的培养首先得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始终教导孩子尊敬老师,也允许孩子对老师提出质疑,允许孩子在权威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长因为这些事训斥火嘲讽孩子,不但压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时再在教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遇到一个‘坏小子’”,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总有可能碰到的问题,那么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越是实事求是,孩子的人生就越是顺利,他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我们更骄傲。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而“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一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的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的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吧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在要求,是成人把学习暗示成一件“苦事”。有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在意孩子的成绩,但绝不向孩子要分数。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配套政策。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做目的,却把学习当做的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丢失了。

五、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努力工作原本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上除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也是个很好的办法。物质奖励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家长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家长有个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其实,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更加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还有非常新颖观点的是“做‘听话’的父母”。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做听话的父母,实质是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而绝对不是言听计从,纵容只是溺爱。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的家长,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打孩子是一种恶习,它只是让父母出恶气。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承认,是智慧不足的表现。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最大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六、小事就是大事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这个观点也甚是赞同。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平时在家里,家长少看或不看电视,如果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呢?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小小独行侠”章节中,强调了“给孩子机会,让他独立去做事”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这个小小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七、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河流不可以是粉色的、上学前班、做暴力作业,看似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以上是我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后的部分收获。其实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感触良多,我深深感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功利心太强,其实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嘴上总是说这都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话,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不一定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好好想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五

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早有耳闻,看到这个月的共读书目以后赶紧去书店买了一本,细细品来。尹建莉老师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识字

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值得学习:

一是用“读故事”代替“讲故事”。成人会担心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会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语“讲”给孩子听,而不是“读”。

二是由“我指我读”变为“他指我读”。他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一起。

三是“随机认字”。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素材。火车站“禁止吸烟”的提示,动物园的指路牌,……这些,无不成了孩子的“识字教材”。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读了好几遍,我接触过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这样的孩子问题很多,实际上,家只要充满爱和关怀就是最好的旅馆了,无所谓多大的电视,多好的家具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六

暑假的一天,无意中从同事处看到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写书的作者既是一位老师,教育硕士,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粗粗翻看了一下目录,发现有一篇题为《不是电脑游戏的错》的文章。我正为儿子总是千方百计想玩电脑之事所困扰,于是赶紧翻到那一章,只见上面写道:“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看了这段文字,非常敬佩作者,真是分析得太好了!事实上,电脑游戏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因此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作者提出了几条建议,如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二是要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鸦片;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他们的目的也是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是很好,很合理。家长正是由于相信他做出的安排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安排,所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这事了,该做那事了。事实是,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如把上网作为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我觉得很受启发。在平常中,我也经常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奖励儿子。一方面我告诉儿子玩游戏是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奖励的形式,这就让孩子会产生疑问;“到底玩游戏是好的还是坏的?”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许多的教育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得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作者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家长的功利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强迫孩子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易行。

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专家,其观点公平公正,所举的事例切实可行。不是那种只有理论,而不联系实际的书。书里面多次提到她的女儿圆圆,她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样有许多的不足和缺点,但作者能读懂孩子的心,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步让女儿改掉了缺点。所以,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孩子巨大差异。这样的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钱理群教授评论说:“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确实如此,作者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且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建议各位老师和妈妈都来读一读,一定会让你有许多的收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暑假的一天,无意中从同事处看到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写书的作者既是一位老师,教育硕士,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粗粗翻看了一下目录,发现有一篇题为《不是电脑游戏的错》的文章。我正为儿子总是千方百计想玩电脑之事所困扰,于是赶紧翻到那一章,只见上面写道:“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看了这段文字,非常敬佩作者,真是分析得太好了!事实上,电脑游戏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因此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作者提出了几条建议,如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二是要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鸦片;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他们的目的也是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是很好,很合理。家长正是由于相信他做出的安排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安排,所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这事了,该做那事了。事实是,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如把上网作为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我觉得很受启发。在平常中,我也经常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奖励儿子。一方面我告诉儿子玩游戏是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奖励的形式,这就让孩子会产生疑问;“到底玩游戏是好的还是坏的?”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许多的教育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得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作者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家长的功利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强迫孩子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易行。

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专家,其观点公平公正,所举的事例切实可行。不是那种只有理论,而不联系实际的书。书里面多次提到她的女儿圆圆,她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样有许多的不足和缺点,但作者能读懂孩子的心,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步让女儿改掉了缺点。所以,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孩子巨大差异。这样的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钱理群教授评论说:“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确实如此,作者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且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建议各位老师和妈妈都来读一读,一定会让你有许多的收获.

自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培养、教育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可连自己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我对教育孩子,有时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很多好的育儿书籍如同好朋友、好老师,可以随时帮我解决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指导我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疑是育儿经典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这本书我在孩子2岁的时候曾经读过,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又重拾拜读,书中把我们生活中的情景一一再现,用最朴实的方法提炼出了最科学的教育理念,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尹建莉在书中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儿园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细想起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也常常把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线条、色彩,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孩子一起描绘他们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帮、怎么帮才能帮的好、帮到点子上?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难。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总结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我们用心观察孩子,但家长不是权威,一定要避免责备、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讨论,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试图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许会跌倒,或许会犯错,可这不都是成长的中的必然吗?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逐渐成长为有主见、有判断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社会人!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师一定是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体会到了早期阅读启蒙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让他接触些童书绘本,大师们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他绚烂的阅读生涯,把孩子领入了神秘而又深邃的书籍海洋,孩子在童书中吸收知识,寻找乐趣,快乐成长。书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流畅了,很多成语居然可以恰到好处的正确运用了,作为母亲的我心中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对他说: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你刚刚蹒跚的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想要走的坚实、稳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妈妈会一直在你左右,不断的学习,争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到了上瘾的阶段,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儿一会小游戏,经常是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上床休息,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不要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决不可急躁的粗暴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孩子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我这个妈妈,很多时候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离好妈妈的标准还差的很多,当然更称不上一个好的老师。但我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相信有这样一份爱心再加上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必定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八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九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她女儿所有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小蜗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心得篇十

近期我读了朋友为我强力推荐的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说是一本适合准妈妈看的书,也是一本适合老师看的书。本书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作者的女儿,本书案例的主角——品学兼优,北京市三好学生,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的优异成绩,20_年获得美国常春藤盟校硕士学位。也许你会跟我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么优秀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对本书的认真阅读。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书中关于孩子的教育观点新颖但细细琢磨发现很有道理,她的观点之一是:学习不要“刻苦努力”。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所以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也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书在36页,标题为“修的一支生花笔”中写到了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作者的女儿,本书案例的主角在高考时考出了超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2分的好成绩,期中语文得了140分,据媒体报道,当年北京市文理科近12万考生中,语文成绩达到140分以上的只有12人,可想而知,她的女儿在当年的高考作文也是拿了高分的,当被问到怎么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时,作者的回答是:阅读。尹老师在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读故事个孩子听,很早就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孩子二年级的时候就能够独立阅读长篇小说,自此之后一直未间断阅读,哪怕是在高考期间她也没放弃了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已经成了放松和补充。尹老师用自己女儿的真实案例告诉各位读者,大量阅读赋予孩子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创作才华,并非自己的女儿有惊人的天赋,她告诉我们要是别的孩子达到她这个阅读量,也会有良好的文笔。

关于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性格的塑造方面,尹老师设立了“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其实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小学课堂,好的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及不吝啬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极大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我们老师会轻松很多。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从这一点看来,一位开明公平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本书作者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写了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很多时候我们岂不是在充当母亲的角色?因此一方面对我们教师是一种借鉴;而对于一位妈妈而言,孩子的家庭教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生活中任何一个母亲同样也是在充当老师的角色,本书的另一方面也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但往往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是忽视也是不得法的。真正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任何一项都不能忽视,相比之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格塑造与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可能占得教育比重更为重要些。

好的东西值得分享,希望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能给更多的教育同仁以及各位家长好的借鉴与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