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训练心得体会800字(实用5篇)

最新训练心得体会800字(实用5篇)

时间:2023-09-18 09:58:37 作者:书香墨最新训练心得体会800字(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训练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高音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硬。将音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下面是一张60分钟声音训练计划表,各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合操练.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转舌:8*8拍,1分钟.

(28)弹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钟.

(30)da音:60次,1分钟.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2次,2分钟.

(40)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气数下来,2次,2分钟.

(41)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42)数“葫芦”:要求一口气数20个以上“葫芦”,2次,2分钟.

(43)喊操:变换节奏进行,2分钟.

(44)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45有针对性的语段或诗词片段练习:10分钟.

训练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进行识字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还应该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

笔者教学生识字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观察该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

2、是由几笔写成的?

3、某一笔(重、难点)是什么名称?

4、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例如学生字“贯”。采用上述方法步骤会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字的难点,这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字体的重点难点,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识记效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维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无论观察、思考还是写画,学生的大脑均处于思维状态,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桌”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思维的领域就愈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儿童的`思路。

如上例学习“桌”,就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组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用途上:课桌、餐桌、办公桌……

从色彩上:红桌、黄桌、黑桌、白桌……

从形状上:长桌、短桌、方桌、圆桌……

从体积上:大桌、小桌、高桌、低桌……

从质地上:木桌、石桌、铁桌、水泥桌……

还可从劳做方式上:买桌、卖桌、拉桌、擦桌、搬桌……

这样学生充分调用大脑中积累的关于桌的直观知识表象,来参与生字“桌”这个新知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通过互相启发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该字,学生知道了思考问题时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将会得到更丰富更完美的答案,这样其思维方向的灵活性就会被逐渐培养起来。

三、系统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常用的“生字教学与词句教学相结合”的两种方式都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1、表述形近字的区别

在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形近字的区别口头上表述不清,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学生的思维是不条理不流畅的,为此我们常这样引导。

例如学习“骏”字,学生首先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浚、峻、梭、唆、俊”等,然后引导学生说话:“骏马的骏字是以前学过的崇山峻岭的峻字去掉山字旁换上马字旁变来的。”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的,同时对生字的感知记忆也是清晰的,识记效果是好的。学生一旦再遇到两个形近字,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视觉同步的思维,继之则是流畅地语言表达,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流畅性会得到提高。

2、为形近字编小故事

一般地,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对其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来培养的。

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认读、识记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会用――将学过的生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为此我们教学时常常在引导学生找出形近字(音近字),并口述其区别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这些形近字编小故事。还拿学“骏”为例,学生找到形近字“浚、梭、峻、唆”后,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编。

“在我们河南省的浚县,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因受了一个坏人的教唆,不想再受苦受累,竟然逃离了家乡,偷骑了一匹骏马,翻过崇山峻岭,到了很远很远的一座大城市,看到了大街上那穿梭往来的车辆,他竟傻呵呵地说:“这里比我们家还热闹。”

这样学生字,不仅将字、词、句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还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完整、准确、流畅地表达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训练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4月23日(星期五)我校在结束一周的教学工作后,全体老师立即赴xxxx进行拓展训练。当晚我们观看了一场国际级长隆大马戏,真的太精彩了!因为考核的工作备战了两周的我,心暂时轻松了。本以为这场马戏是本次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项目了,一心想到明天的拓展训练一定是无聊的,真没想到却让我如此难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这次训练中的一点体会。

因为一开始我就抱着玩的心态来参加,认为这次的训练,只是一种游戏。教练看穿了我们的这种心态,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我们这个团体分成了两队,利用人的好胜心理,挑起我们两队比赛的激情。教练用了最简单最直接地方法检测了我们的专注力,从检测中,我体会到认真聆听是很重要的,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我每天都在训学生没有好好听讲,不认真的态度。想想自己,在这次训练中,不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吗?我是一个成年人,更何况他们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教练告诉我们:想做好工作,关键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你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取决于你自身。要想一件事情达到理想的结果,惟有以积极的态度,倾注满腔的激情,而不能像烟花那样在最璀璨的瞬间绽放,在最缤纷的刹那凋零。

教练把我们分为两队,比赛就从这里开始。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我们给自己的队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威虎队”,为了激起士气,我们还为自己的队起了口号为:“威虎威虎,永远最威武!”

第一关“四渡赤水”训练中,只凭着两条绳子和两根竹竿渡过这条河,我们“威虎队”的每个队员想尽了办法,为求在这次训练里顺利通过且争得胜利。虽然在这关比赛中,我们在时间上略输“猎豹队”二分多钟,但我们队还是全员一个不漏地安全渡岸,总结这次训练,我们主要是输在第一渡时使用的方法不太得当,我们还是在一次一次的渡水里,总结经验与方法,一次比一次渡河的时间快,最难忘的是我的队的队长与副队长,在这个训练比赛中,队长一直走在我们队的最前面,为我们搭桥引线,让我们每位队员都安全顺利通过,而我们的副队长也一直守都最后一个队员过渡后,自己才过来。

第二关“ 高空历奇”训练中,两个人手牵手,走过高5米多,长8米多,宽约60厘米的板桥,桥是由仅仅9块稀疏不一的木板支撑在铁丝上,虽然上去的队员都被挂着安全线,而紧握安全线的是本组的其他队员,在如此高空的训练中,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队员,在高空中靠着两人互相合作,互相鼓励,互相信任来完成本次挑战。我跟我校最瘦小的一位女同事一组,开始她提出要跟我一组时,我都不敢相信。但从这次任务中,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同事。

从这两关拓展训练中,让我深切感受到,团队成员协调的重要性。首先每个队员要相互信任,以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的态度,这样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其次,团队要从整体着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个人的能力,分工明确,此外还要鼓励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成为一支优秀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参加拓展的28人以4分48秒的优秀成绩,成功攀越了3.8米高的毕业墙,为此次拓展训练划上圆满句号,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信赖、付出、积极、关爱、主动”的团队协作奉献精神。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拓展训练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并使我得到了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训练心得体会800字篇四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训练心得体会800字篇五

一直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它的基本特征是与泛文化教育如小学生的识字启蒙教育交叉在一起的。写字是为了识字,为了一般的运用。故在教学中往往强调笔画的准确无误、动作的清晰可按,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把握,忽略了形式的分析,欣赏力的培养和观察力、表现力的训练,可以说完全背离了书法教学的初衷。

中国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她既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又是诗意的线条化。借助于汉字形体的结构,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流畅旋折、收擒纵放等造型运动,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物象集中、提炼、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影响。故作为艺术的书法教学,其目的应该是审美的.艺术的、形式的、诗意的,而不是应用的、文字的、泛文化的。当然我们亦不否定文字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在书法教学中应侧重于文字的造型、结构、布局及线条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与一般的写字教育拉开距离。

当然在艺术教育中也需要艺术技巧的支撑。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无法驾驭毛笔,更无法谈及用笔的技法,而用笔的技法是书法作品的意蕴情感向点画形式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如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可以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直接体现情感节奏;运用涩笔可获得含蓄、沉着地表达效果;中锋行笔可以使点画圆劲,气脉通畅,情感自然就贯注其中了。要学会驾驭与控制毛笔,学会技法,只有依靠既成的古典名作。于是,楷隶篆草汉唐风范,南帖北碑等皆成为我们在学习技巧上的好老师,我们不主张学生去学习古人的风格,因为风格出自人,古人可以有,今人也可以有,但不学技法就无法入书法殿堂。因此,真正的学书者应该是尽可能地掌握各种技法规范,为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提供一个物质的基础。在选字帖的时候,亦宜选择法則型的而不是风格型的。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不规定学生学习某种字帖,但必须学习古典,除了作品创作以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随便抛开字帖,而且选择字帖必须陈述理由,为什么选这个帖而不选择那个帖?有什么考虑?通过这些,既训练学生的技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一帖一字的.点画动作的学习和临摹,对写字或许是有帮助的,然而对于学生书法技法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效果是有限的,只有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训练,从某一字、某一帖的点画动作中抽取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形式,并进而分析哪些形式是可取的,哪些形式是不可取的,这样才能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某字帖中各个字的比较,亦可交叉使用几本帖对其中相同的字进行比较和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书法课,实际上还不仅止于此,还应当从形式现象的表层深入到形式构成的美学过程中,从中抽出时、空关系进行重组,从而对学生进行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审美思想的训练。

具体的点画动作是技术,只用手、只要求熟练化即可做到,这是最低层的要求——写字的要求。走向形式是研究技巧和风格的关系,技巧不再是目标而是走向风格的出发点,这个时候写字是次要的,写结构造型与线条形状是主要的,形式分析与风格探索的展开使我们暂时抛开了“字”的概念而进入造型与线条的概念。我们在指导学生纯熟地掌握了各种技法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舒”、“险”、“敛”、“丽”的形式变化来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艺术训练的要求。如果再进一步进入到形式所产生的美或美的发生形式、构建的研究,并能根据书法艺术的特征,对其进行解剖与组合、作出逻辑的展开,比较注重节律行进的体验,注重空间关系的分解等,则是进入书法教学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艺术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时候,写的字还是字,用的也还是笔与墨,推敲的也还是点画结构,但它在思想上有了质的提高,即从一般技巧走向形式、再从形式走向形式审美的分析训练,低层次的教学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手,较高层次的训练需要观察与思考;最高层次的要求则绝对受制于思想的支配。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把握法帖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如,在欣赏《兰亭集序》要求学生从起伏流动、淋漓畅快、姿态飞扬的优美韵律中感受羲之先生闲适豁达、幽雅的人生情趣。而读《古诗四帖》则应从其纵横驰骋、气势磅礴的书风中品味其激昂、狂放、浪漫的审美趣味,以便在自己的创作中作出单一反三的延伸。

总之,书法教学中,在写字教育与形式训练申应选择形式作为立足点;在形式技巧与审美认识之间应选择思想作为侧重点;以训练作为物质基础,把审美思想的培养与训练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通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